……D.D.D.S.R……

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3)

分类: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日期:2012-02-08作者:SimolluS Heinz阅读:714 views

Allet hömêrinn er leiksfið, og fólkr eingöngus leikmaenn.

世间为舞台,冠笄皆伶人。【1】

——佚名 【挪威图尼石刻】

我不止一次的觉得把如尼字母代换为拉丁形式是一种很二的行为,费时费力不说还总有一种再换几个字母变成正版冰岛文的冲动……

唉……好吧,下不为例,这篇文章我们接着讲神话。其实按理说一篇讲古文字和宗教学的札记写一大堆玄幻小说的常见题材是有些文不对题,只是我们北欧的历史就是依靠神话传下来的又有什么办法呢?《大埃达》和《荷马史诗》以及《死海古卷》没有什么区别,也正是因为曾经的史实就掩藏在绚丽玄幻的神话中,这一路探索的旅程才会如此的……充满新意。

嘿嘿,耐心看下去吧,舞台还没有搭好,伶人着什么急呢?~

“他们将伊密尔的巨大尸体滚进那无底鸿沟,将他的肉塑成了中央之地(米德加德,Midgard),置于那无底鸿沟的正中央,周围围以伊密尔的眉毛,算是大地与无垠太空之间的界墙。伊密尔的血和汗则成为海洋,环绕在他的肉体所构成的硬土的四周。他的骨头被造成了山,牙齿成为石,头发成为树木百草。这样布置好了,诸神又取伊密尔的颅骨很巧妙地悬于地和海之上,是为天体;取伊密尔的脑子改造为云。可是这青石板似的天必得有物托住了,方免得坠下来。所以诸神又将四个壮健的矮人命名为诺德里(Nordri,北)、苏德里(Sudri,南)、奥斯特里(Austri,东)、威斯特里(Westri,西),使立于地之四隅,以肩承天。

 三主神创造天地(石刻拓本)

三主神创造天地(石刻拓本)


这样的世界,还得要光明:所以诸神又从穆斯帕尔海姆取了火来,布满在天穹上,那就是群星。最大的火块留作创造太阳和月亮,用金车载着。诸神找了两匹马,阿尔瓦克(Arvakr,早醒者)和阿尔斯维(Alsvin,快步者),拖那个盛着太阳的金车。但又恐怕太阳的热力伤了那两匹马,所以特在马的肩下加了装气的大皮囊;他们又造了巨盾斯瓦林(Svalin,冷者)置于车前,免得太阳的热力烧坏了车子,也因此让地面不至于被太阳所灼焦。盛月亮的车子由一匹名为亚斯维德尔(Alsvider,永远迅速者)的马驾着,可是没有马的防御物和盾,因为月亮的光热是温和的。

但是驾这太阳和月亮的车,须得两位驭者;诸神看中了巨人蒙迪尔法利(Mundilfari)的一对美丽的孩子:男的名叫玛尼(Mani,月亮),女的名叫苏尔(Sol,太阳);苏尔是格劳尔(Glaur)的妻子,格劳尔是被称为火焰巨人苏尔特尔的一个儿子。诸神把这两个人弄到天上,使玛尼驾了月车,苏尔驾了日车。

 日与月

日与月

于是诸神又命令巨人诺尔维(Norvi,时间)的女儿诺特(Nott,夜)驾一黑车,由一匹黑马赫利姆法克西(Hrimfaxi,霜之马)拖着,马的鬃毛上有露和霜落下。诺特就是夜之女神,她曾经三次结婚,和第一位丈夫生一子奥德(Aud),和第二位丈夫生一女乔迪(Jord,地),后来又和第三位丈夫,漂亮的德尔林(Delling,黎明)生了一个非常耀眼的英俊的儿子,取名为达格(Dag,昼)。诸神又为此子备一车,驾以一匹极白的马斯基法克西(Skinfaxi,光之马),它的鬃毛间射出极亮的光线,照耀四方,为世界带来光明与喜悦。

可怕的天狼斯库尔(Skoll,嫌忌)和哈梯(Hati,憎恨)总是在追逐太阳和月亮(二狼分别追逐日月),想把它们吞下去,使世界复归于黑暗。有时候,天狼几乎追上了太阳和月亮,而且咬着了,那就是日蚀和月蚀。【2】

诸神不仅指派了日、月、昼、夜四位神在天空中驾车巡行,而且还指派了暮、午夜、晨、上午、正午、下午的神以分担他们的工作。在此之外,还派定了夏之神和冬之神:夏神是斯瓦苏德(Svasud,温和)的儿子,也和他父亲一样可亲;而冬神的父亲是文德苏尔(Vindsual,冷酷),和夏神是死对头。除此之外,在天之极北,有巨人赫拉斯瓦尔格尔(Hraesvelgr,食尸者),身披鹰羽之衣,当他举翼的时候,冷风就从地面上横扫而过。

当诸神忙着创造天地、装饰天地的时候,有一大群像蛆一样的东西从伊密尔的肉里生出来了。诸神乃给它们以形状和人的智慧,并将它们分为两种:那些黑皮肤、诡诈狡猾的,诸神逐之于地下的斯瓦塔尔法海姆(Svartalfaheim,侏儒之国),禁止他们白天到地面上来,如果违反了,就要变成石头。这些家伙被称为Dwarf(矮人)、Gnome(侏儒)、Troll(魔怪)、或Kobold(小鬼),他们的任务是搜集地下秘藏的宝物。找到之后,他们就会把金银宝石都藏在隐秘的地方,不让人们随便找得。而另外一种则是长得白皙、性格温和的,诸神称之为Fairy(仙子)或Elf(精灵),送他们住在空中的亚尔夫海姆(Alfheim,精灵之国),他们可以随意飞来飞去,照料花草,和鸟雀蝴蝶游戏,或是在月夜的草地上跳舞。

 宇宙全景

宇宙全景

这样将一切都布置好了,诸神之首奥丁乃引诸神卜居于高于大地的一块平原,这平原在不冻的大河伊文(Ifing)之彼岸,名为伊达瓦尔德(Idawald)。诸神所居之地名为阿瑟加德(Asgard),辅佐奥丁的有十二位男神(Aesir)和二十四位女神(Asynjur)。于是他们开了一次盛大的会议,奥丁发布命令,谓在此诸神之领域内不许有流血之事。诸神这样快乐地生活着,有许多年,是为诸神的黄金时代。”

 阿瑟加德

阿瑟加德

恩哦~大家看得如何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所有这些在这篇文字里出现过的人名全都是龙套的角色。好吧,其实我也不甚明白这些上古的北欧人们到底为什么如此随性的创造神灵,好像要把世间所有摸不到的事物都容纳到他们的多神信仰中去……不过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倒可以认为这是物联网IPV6的雏形不是么~

但是还要再罗嗦一句的是这样一件事,如果大家真的有打算多了解一些古诺尔斯语或是今日的冰岛文的不妨记一下上文中有翻译的词汇,都是一些基础词,记下也无妨的。万物俱全,之后自然就是创造人的事了,以下继续:

“一日,奥丁、维利和伟从神宫中出去,在海滩上走,找到了两棵树,一棵是梣树(Ask),另一棵是榆树(Embla),便拿来削成了如自己般的形状。诸神看着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于是奥丁给与其灵魂,维利给以动作和感觉,伟给以血,这样就有了人类,住在地上当地上之主。这新造成的两个人是男女一对【3】,他们生下子女,繁衍不息。

此后奥丁又创造了一棵巨大的梣树,名为伊格德拉修(Yggdrasil),是为宇宙之树、时间之树、生命之树,充满着整个世界。它着根于辽远的、翻腾着不竭之泉赫瓦格密尔的尼弗尔海姆,这棵树长得极高,其最高枝名为莱拉德(Lerad,和平之给与者),罩在奥丁的宫殿上,而其它的高枝则罩在尼弗尔海姆、罩在穆斯帕尔海姆、以及我们的大地。莱拉德的枝头栖着一只鹰,一只名为维德佛尔尼尔(Vedfolnir)的苍鹰又蹲在这只鹰的两眼之间【4】,炯炯的目光照耀着天上地下甚至远至尼弗尔海姆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报告给奥丁。

伊格德拉修的树叶是常青的,所以又是供给诸神以羊乳的神羊海德伦(Heidrun)的食料,还有叫达因(Dain)、特瓦林(Dvalin)、杜涅尔(Duneyr)、杜拉索尔(Durathor)的神鹿们也在吃这树叶;这些鹿的角上会滴下蜜露来,这是人世间一切河水的源泉。

在伊格德拉修的左近,不竭之泉赫瓦格密尔旁,有一条可怕的毒龙尼德霍格(Nidhogg)不停地在啃噬生命之树的根,又有六只蛇【5】来帮助龙做这破坏的工作。龙和蛇都想弄死这生命之树,知道生命之树一死,诸神的末日也就到了。挑拨是非的松鼠拉塔托斯克(Ratatosk)则在树的枝干间不停地跑着,把树顶的苍鹰所见所报告的事情讲给毒龙听,并常常挑拨着龙和鹰之间的憎恨。而命运女神诺恩(Norns)姐妹三个,一直在照料着生命之树,她们从乌尔达泉汲水来灌溉此树。

高临于大地之上,横跨尼弗尔海姆两陲的,是火、水,及空气组成的神圣之桥碧佛洛斯特(Bifrost,虹)【6】,诸神由此桥下到地上,或到生命树之根旁的乌尔达泉,他们每天都要在这圣泉旁召开会议。”

这一段文字之所以被单独提出来讨论,并不仅仅是因为反映了人类的诞生,而是在人类诞生的部分里有一些迥异于其他神话体系的细节:在北欧神话中人的存在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即身体、灵魂、感觉与动作以及血。而在所有其他文明中鲜有把“动作与感觉”与“灵魂”剥离开的,追究词源,灵魂(soul)是与太阳(sol)同源的,发端于古诺尔斯语词汇“初始(sóle)”,也同样对应着同一个如尼字符。在这个角度上,这里的“灵魂”更多的是指某一物体作为生命存在的资格,推而广之,在更古老的远古时期的北欧神话中,也必应存在与之对应的神,以及与之对应的一个教派;除此以外,所谓“血”代指的是体内力量的强度,它区分了包括神与巨人在内的一切生命类型;至于身体,更多的是在人世间存在的容器罢了。

除此以外,在《小埃达》中还提及了另一个神族即海与风之诸神,伐纳神族(Vanas),住在伐纳海姆(Vanaheim)。对伐纳神族的描述主要意义是给予了一些在《大埃达》后面的文字中“身世语焉不详”其实就是随意引用的神名以出处。早先,奥丁尚未建筑他们的阿瑟加德神宫时,亚萨神族和伐纳神族之间曾有过战争,这也就是世间第一场战争【7】的由来。后来两方讲和了,于是伐纳神族中的涅尔德(Njord)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弗雷(Frey)和芙蕾雅(Freya)住到天上的阿瑟加德,算是和平的保证,而亚萨神族中的维利,奥丁的亲兄弟,则住到了伐纳海姆。

好啦好啦……终于,所有的世界背景介绍完毕了,舞台既已成,就可以进入真正的上古北欧宗教问题了。不妨就从下篇文章开始吧~

特此

 

注1:这么文艺的句子自然不会来自于我,首先要向莎士比亚致敬,他的歌剧《如愿》里出现了类似的文字,而我所采用的便是那段文字最传神的一种翻译。

注2:因此,每逢日蚀月蚀时北欧人们就要击鼓震走天狼,然而人的威慑力是有限的,且人间邪恶力量的滋生会不断地为天狼供给能量,故终有一天天狼将吞尽日月,即为“诸神的黄昏”。

注3:梣树是男,榆树是女,大家以后要是到欧洲特别是北欧看到卖木质纪念品的千万别选错了哈~

注4:很诡异的形态,但是书里就是这么写的……确实是两只鹰叠着而不是我打错了……

注5:这些蛇的名字是格因(Goin)、摩因(Moin)、格拉巴克(Grabak)、格拉弗沃鲁德(Grafvollud)、奥弗尼尔(Ofnir)和斯瓦弗尼尔(Svafnir),写下来这些的唯一原因就是大家以后再看到北欧或是日耳曼文化区的诗文中出现类似拼写的名字时,直接就把他/她归为坏人就对了。

注6:守护虹桥的神是海姆达尔(Heimdall),每当诸神经过这桥的时候,他就吹他的银角作软调,但如果这角吹出高亢激越的声音时,那就是在报警,微吐槽一下这个神的后一项使命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从始至终他只报过一次警,就是在诸神的黄昏时……可是我们知道一个设置成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最后一秒报警的传感器只是在浪费电而已~

注7:这个貌似不是主线内容,所以就直接转载了一篇文章单行,也算不上偷懒吧。(显示/隐藏)

世间第一场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一个叫古尔薇格(Gullveig)的女伐纳神带着伐纳神族的使命来到阿瑟加德,她似是来和亚萨神族理论两大神族哪个该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的,亚萨诸神却断定她来意不善,众神之主奥丁首先将长矛掷向她以示宣战,众神也纷纷向她发动攻击。然而,古尔薇格是一个有魔力的女神,尽管众神用长矛刺杀和用火烧死她达三次之多,她却每一次都能死而复活。正因为亚萨诸神胡乱格杀古尔薇格的缘故,愤怒的伐纳神族正式向亚萨神族宣战了。这是世界自混沌初开以来第一场宏大、惨烈的战争,两个神族的战士们都英勇无畏地在战场上拼杀,众神的矛头都沾满了敌人的鲜血。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战争持续了许多年头,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所有的神祗都厌倦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厌倦了诸神之间无谓的厮杀,于是,神族之间开始了和谈。为了长久保持两大神族之间的和平,不让战火在神的世界中再度燃起,众神最后决定双方互相派遣人质。亚萨神族送往伐纳海姆的是奥丁的兄弟维利和智慧巨人密弥尔(Mimir),伐纳神族送往阿瑟加德的则是最杰出的伐纳神涅尔德和他的一对孪生儿女,弗雷和芙蕾雅。被派往伐纳海姆的维利看上去十分英俊,有一双长腿,奔跑起来很快捷,但是他在亚萨神族中却是一位智力相对低下的人,性情木讷,脑子有点鲁钝,而且特别不善于说话。也许正因为如此,奥丁请智者密弥尔与他同行。老巨人能言善辩,因为长年喝智慧泉中的泉水,因而知识也极为广博,正好可以帮助维利回答各种问题。

维利和密弥尔来到伐纳海姆后,起初很是博得了伐纳诸神的欢迎,伐纳神族还让维利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首领。但是伐纳诸神逐渐发现,在所有的场合都是密弥尔这个老头在喋喋不休地说话,解答他们提出来的种种问题;而一旦密弥尔不在的时候,维利这个看上去高大英俊的亚萨神几乎是一无所知,从来都是愚钝而窘迫地回答不出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伐纳诸神为此非常愤怒,强烈地感到受了亚萨神族的欺骗。因为伐纳海姆送去的人质是他们中最出色的涅尔德、弗雷和芙蕾雅,而换来的却是一个无用而喋喋不休的老人和一个天生愚笨的亚萨神。于是,伐纳诸神一怒之下砍下了密弥尔的脑袋,派人送往阿瑟加德,以示他们强烈的愤怒和不平。阿瑟加德的诸神在收到密弥尔的脑袋后,对伐纳神族的这种做法也无可奈何。或许是他们本来就存有欺诈之心,或许是他们确实不愿再挑起战火,这件事至此也就不了了之。当奥丁见到密弥尔的脑袋后,立即找来药草涂在伤口上,并念诵如尼文字的咒语对已被砍下来的脑袋施行法术,密弥尔充满知识和智慧的脑袋在奥丁的努力下,竟能脱离身体而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奥丁把这个脑袋小心地放在他宫殿的内室中,当他有什么疑难和困惑的时候,就来到密弥尔的脑袋旁,念动咒语,向他讨教。

  • 上一篇: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2)
  • 下一篇: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4)
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取消评论.

*必填

*必填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近期文章

    • 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2)
    • 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5)
    • 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1)
    • 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0)
    • 二战人物评传(三)

    近期评论

    • Malash 发表在《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0)》
    • zzz 发表在《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2)》
    • 胡超博客 发表在《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2)》
    • 我是谁 发表在《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4)》
    • 龙猫 发表在《硬件方向个人札记(part 2)》

    归档

    • 2012 年 4 月
    • 2012 年 3 月
    • 2012 年 2 月

    分类

    • 二战史研究暨人物评论
    • 北欧古文字——宗教学札记
    • 杂说
    • 硬件方向个人札记

    友情链接

    • CHIPHELL
    • Malash.me
    • 溯古追风历史论坛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除非另有声明,本网站Simoll.us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WP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