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物评传(二)
分类:二战史研究暨人物评论日期:2012-02-16作者:SimolluS Heinz阅读:786 views
……我希望我们德国能有一打的铁托。他有如此顽强的决心和意志,虽然经常被围困,但却永不屈服……
——海因里希·希姆莱【纳粹德国第三号人物 党卫队全国领袖】
Josip Broz Tito
(5/25/1892—5/4/1980)
看样子这几天又养成了一个写人物评论的习性了:用敌人给他/她的评论开头。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点子,不过还是很有感觉的。这篇文章开头那句话出自1944年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突袭铁托司令部未果之后的一次例会,讲话者大家估计都比较熟悉,也许是我下篇评传的主人公。至于原文我倒是见过,但可惜的是已经没有存档了,非常想看的人可以去再查查,有结果的话请不吝赐教。
回归正题,铁托这个名字也许对今人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但上一代或是上上一代人却几乎一定有所耳闻。毛泽东与铁托时有并称,他们两人又与金日成,卡斯特罗以及斯大林一起并列为各主要共产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导者。平心而论,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领导者,不太优秀但也很不错的国家元首,也是一个略显平庸的经济学家。
铁托生于1892年5月25日,虽说现在每逢这一天的时候贝尔格莱德都会是”human mountain, human sea”,当年的那一天却是没有任何庆祝活动的,没有办法,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大好或者说很糟,只是克罗地亚的贫农家庭,而且已有数子的家里也不会对他抱有太多的希望。
简单介绍一下那时的克罗地亚吧,虽然今天在我们的眼中克罗地亚是一个独立国家,再早些的印象里还是所谓南斯拉夫共和国的领土,但在一战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克罗地亚的宗主权是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这件事情至少可以追溯到1529年的《克罗地亚宗主令》,也有史料记载早在1527年克罗地亚王国的独立性就已名存实亡了。在哈布斯堡王朝近4个世纪的统治之下,克罗地亚已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奥地利王室的附庸国,在宣布独立前的官方语言一直是奥地利德语,并且担任了向更遥远的斯拉夫文明国家输出文化的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在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二元君主国也就是奥匈帝国成立时,克罗地亚已经不是最遥远的帝国领地,而成为了在奥地利本土和新领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之间的“内陆”地区。以下这张图片讲述的很清楚:
在中世纪及之后的许多年间,克罗地亚王国几乎可以算是一片乐土,即使后来为哈布斯堡王室所统治,也不过是成为了“富豪的仆从”而已。在这一背景下,更遥远的塞尔维亚人在他们的眼中与蛮夷无异,碰到和善的国王时还可以和平共处,轮到暴力分子当政时国际冲突就在所难免了。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自十八世纪起,哈布斯堡王朝日渐式微,开始寻求以压榨附属领地过活,克罗地亚的经济状况就此急转直下,可以说在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后,在国际社会呼吁下成立南斯拉夫王国整合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这三个难兄难弟算是大势所趋,但长达数个世纪的长久争端也并不是区区几年就可以消弭的。
铁托出生于1892年,这显然不是一个可以享福的年头,因为就在几年后奥匈帝国就不得不开始采用转嫁矛盾到塞尔维亚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了,可想而知当时奥匈境内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只是终究还不到易子相食的水平,工作虽然艰苦,但还可以找到。7岁起他先后当过放牛娃、饭馆招待员和学徒工,15岁起又分别在国内及捷克、奥地利和德国当过五金工人,好吧,不得不说在欧洲跨国找工作和在中国跨省分配的难度是相当的。之后的1912年,20岁的铁托加入了人生中第一个政治组织: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
青年铁托
我曾经查过一下这个党派,出乎意料的是这并不和共产主义相关,反而有点“大克罗地亚民族主义”的感觉,更有意思的是,后来纳粹德国在克罗地亚的仆从军“乌斯塔沙”也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少乌斯塔沙的统帅巴维里契(Ante Pavelich)也曾是这一党派的正式成员。而从铁托执政期间对塞尔维亚人强硬的态度来看,似乎青年时代对他的影响也颇深。
如果一切就这样发展的话,也许南斯拉夫的一切历史都会不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13年,他应征加入奥匈帝国陆军,参加对俄作战。有史书记载他在军队中曾因宣传反战而受处分,但在奥匈帝国的文献中却丝毫没有提及这一点(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他造成的影响太小的缘故),姑且不置评论。就这样,他在阵地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的晃到了1916年(其实整个奥匈帝国军队都是在乱晃不好好打仗的),随后非常“幸运”的被俄军俘虏,在战俘营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同样属于马克思主义受众群体的他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一年多后,苏维埃俄国建立,东线停战,他被作为“种子党员”于1920年回到克罗地亚(当时已经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并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进行地下宣传活动,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他的妻子约万卡.布罗兹科。
铁托与妻子
插几句话吧,显然我们会发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真正的新兴党派或是政治力量逃不出两个方向:极端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前者最终造就了法西斯党,纳粹党,瓦隆人解放组织,乌斯塔沙之类的存在,后者大家都很熟悉。而这两派势力之所以异军突起的最大因素就是都具有非常良好的鼓动性,非常适合那个浮躁而充满政治倾轧的年代。而不同的是,共产主义是纲领具体,倾向于天下大同的,它所吸引而来的主要团体是思路简单而忠厚,长期受到压迫的底层劳动人民,这样的政治力量具有非常强有力的凝聚力;而与之相对应,极端民族主义是没有什么纲领可言的——大家比较一下《我的奋斗》和《资本论》就可以明显可知——而是完全建立于利益与个人魅力带来的宗教般的狂热,来吸引那些本来有一定资产,却因故沦为无产者的政治群体。一个政治势力中,政客不可无,更不可多,过多的政治派别与野心只能带来党派的崩溃。特别是在战局不顺的情况下,两派势力的凝聚力差别愈发明显。
再插一句,德国和日本由于其特殊的民族性避免了极端民族主义在战势不利下的崩溃——这也不知是幸运或是不幸。
接着说铁托,回国后的他经历了几次政治斗争,包括党内外,后终于担任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的主要领导,此间具体细节去问度娘就好了,反正归根结底就是斯大林非常看好他,想方设法促成其上台的,之后的发展表明,他的眼光有对有错。
先说对的方面。铁托的军事能力确实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虽然说德国在南斯拉夫地区起初并未部署什么兵力,反而是借助扶不起的乌斯塔沙,但能够在兵力绝对劣势,当地人也并不信任的塞尔维亚山区进行游击战并最终发展壮大,自1943年末起更是直面精锐的党卫军山地师长达6个月之久而最终延续了火种,并在1945年恢复到近百万军队的水平,这一切都证明铁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与科班出身的德国将领不同,他的战术更灵活诡诈,常常避实击虚,大量收缴乌斯塔沙的武器以作给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存在,南斯拉夫人将只能依靠苏军来“解放”,也许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
然后再说错的,显然斯大林是认为铁托的能力主要在于军事,在领导能力上差强人意,故提前扶植铁托并希望之后能依靠他收服南斯拉夫这一高加索油田的大门。只是他看走眼的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铁托居然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根本不会接受让他的故土只有象征性自由的做法,1948年起,南苏关系彻底破裂,铁托成为国际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以至于险些遭遇克格勃的刺杀。赫鲁晓夫上台后,南苏关系略有好转,但仍体现为若即若离,但南斯拉夫的独立性就此保住了,可以说铁托在政治上的天赋同样不可小觑,它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铁托和他的长子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上面两段所谓对错其实代指的都是铁托的优点,好话说了很多,他也确实值得哪些褒扬无疑,但确实也有坏话。
首先问题在经济上,之所以前文说他是一个“平庸的经济学家”,其实按说都平庸了就不要说“家”,直接叫做经济工作者就好了,但其实却不尽然,经济学家提供思想,工作者只是执行而已。可以说铁托在脱离苏联体系后在经济上确实独立了很多,至少不必到“互助委员会“上贱卖资源了,连续很多年,南斯拉夫凭借连年增长的手工业品和轻工业出口额以及矿产资源出口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北约与欧盟也向其提供了不少数目的贷款,以促进其经济增长……一切都很好不是么?然后自然是经济崩溃了。
我没打错字,就是这样,西方国家为什么要向南斯拉夫大量购买产品?轻工业品这种东西哪里的不一样呢?还会有融资和贷款?原来赚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啊,只要多多生产就好……在这样的思想上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南斯拉夫政府在大量贷款的支撑下就这样走向了不归路,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飞涨,轻工业制成品成本也随之飞涨,出口额锐减,南斯拉夫国内经济到达了崩溃的边缘。当然,经济崩溃的时候还没有到呢:在获得西方大量借款后,南斯拉夫国内进行了缓慢的改革,却因为缺少真正的经济人才而收效甚微,1980年铁托去世,国家瞬间失去了主心骨;1989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也恰恰是欧盟贷款到期的时候,催款未果之下,北约宣布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停止对其轻工业品的进口,南斯拉夫国内经济瞬间崩塌……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长存的弱小政体。南斯拉夫的国力不足以支撑起全球范围内一派力量的地位,既然一切建立在铁托的荣耀之下,也必将会以他的去世画上句号。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但在经济领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只是铁托无法看清而已,金无足赤,人无全才。
除此以外,在担任国家元首方面,他也有一点点污点,也就是他的民族政策。时刻记住他是一个克罗地亚人,在担任南斯拉夫最高元首之后,他的性情也未有变化。生前,他曾多次进行“去塞尔维亚化教育”,努力使塞尔维亚和波黑人都变成“南斯拉夫人”,只是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在他的家乡克罗地亚却丝毫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他这样的决定也是出于加强国家凝聚力的考虑,但这样厚此薄彼的行为也确实造成了一些激化的敌对,他死后不久,南斯拉夫就被各族肢解,这与他的民族政策也不能说毫不相关。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很悲哀,这样有主见的铁托最终也没能逃脱对权利的欲望,所谓“终身主席”……呵呵~每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开国元勋都喜欢玩这个么?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逝世于1980年青年节那天,我也不再写什么葬礼景象了,以下引一段文字来具体说明。一代风云人物,生荣死哀。
“铁托并非骤然过世,他在医院躺了四个月,他的病情是每天报纸的头条新闻。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和要人群集铁托的葬礼,场面气派,胜过其他同类场合。南斯拉夫人为近乎所有国家所表示的友谊和关怀感到骄傲。葬礼上可以见到勃列日涅夫与华国锋并肩而座,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则几乎是和阿拉法特挨在一起。参加铁托葬礼的各国政要还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金日成、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等。铁托下葬在一座朴素的大理石墓中,这处墓地成为大规模的朝圣目标。铁托过世后的最初四年间,共有超过一千一百万人前来谒灵,这个数字是南斯拉夫人口的一半还多。”
铁托墓
对于铁托,我不会去询问他有多么的优秀,只想知道要再过去多久多久,克罗地亚的沃土上才可以再供养出一个他……
特此
暂时没有评论!